第562章 双药效与跨州的守护(1 / 2)
藻光映山海:双效药与跨洲的守护
萧凡站在实验室窗前,手里攥着云南山区的健康筛查报告,“糖尿病合并胃肠病患者占比40%”的红色标注像块石头压在心上。身后的实验台上,叶之澜正用移液枪往离心管里滴加藻株提取物,透明液体里泛着淡淡的绿色荧光——这是他们为“藻光降糖护胃双效药”准备的第12组样本,此前11组要么藻株护胃成分活性不足,要么苦瓜皂苷提取率太低,始终没找到两者共存的最佳平衡点。
“萧凡,你看这个。”叶之澜突然招手,电脑屏幕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里,两条曲线平稳地铺展开来。“我把提取温度降到45c,压力调到0.3pa,再加入0.1%的羟丙基-β-环糊精,藻株活性保留率96%,苦瓜皂苷提取率92%,而且没有沉淀!”她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,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,调出细胞实验数据,“胃肠黏膜细胞修复率89%,葡萄糖摄取率提升23%,两项指标都达标了!”
萧凡凑过去,目光在数据上反复确认,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。他想起三天前和老张通电话时,老张还在电话那头念叨“钛合金内胆能稳温度”,当时他没多想,如今看来,正是叶之澜根据设备特性调整的参数,才让两种成分终于“和平共处”。“明天就联系云南的村医,咱们选30名患者入组临床试验。”萧凡拿起笔,在报告上写下“4月15日,启动首次人体试验”,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,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。
一周后,萧凡和叶之澜带着装满双效药试用装的箱子,踏上了云南山区的路。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,才抵达海拔1800米的嘎查村。村医扎西早已在卫生院门口等候,手里拿着厚厚的患者名单,“王大爷、李婶这些老人,每天要吃三四种药,记不住不说,胃还总不舒服。”扎西把他们领进诊室,墙上的黑板上歪歪扭扭写着“服药时间”,旁边画着太阳和月亮,“这是我教老人们记时间的法子,可还是有人漏吃。”
叶之澜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用药手册,封面上印着彩色插画——画里一个老人拿着一片药,旁边既有血糖仪又有胃药的图案。“大爷,您看,这一片药就能顶两种用,早上饭后吃就行。”她蹲在65岁的王大爷面前,翻开手册,用方言耐心讲解。王大爷眯着眼睛,指着插画里的血糖仪,“吃了这药,我的血糖真能降下来?”萧凡点点头,拿出血糖仪给王大爷测了空腹血糖——7.8ol\/L,“您按时吃药,两周后我们再来测,肯定能降。”
接下来的半个月,萧凡和叶之澜每天都穿梭在村里的土路上。清晨跟着扎西去王大爷家,记录他的餐后血糖;中午在李婶家院子里,听她讲服药后胃胀缓解的感受;傍晚回到卫生院,叶之澜就坐在桌前整理数据,萧凡则对着电脑,和远在非洲的援外医疗团队视频。
“萧凡,你们寄来的太阳能发酵设备太管用了!”视频里,李医生举着手机,镜头扫过部落里的临时药房,几个当地医护人员正围着设备忙碌,“儿童寄生虫感染率从70%降到35%,孩子们现在都愿意来拿药。”画面突然转向一群坐在地上的孩子,他们手里拿着画着藻株图案的纸片,对着镜头笑得露出豁牙。叶之澜凑到屏幕前,眼眶微微发红:“李医生,记得让他们注意雨季防潮,我们寄了除湿袋和备用太阳能板,应该快到了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