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50章 盐潮笺(1 / 2)

加入书签

盐潮笺

第二十道环纹显形的拂晓,玻璃罐里的红盐水突然凝出了冰花。萧凡盯着罐壁看时,冰花正顺着第十九道青纹的边缘蔓延,在第二十道淡紫纹路上开出细小的花穗,穗尖坠着的冰晶里,竟裹着片极小的纸角,纸上隐约有墨迹。

“是盐潮笺。”徐老人捏着潮信歌抄本赶来时,指节都在发颤。抄本最后一页不知何时洇开了片水渍,水渍里浮出行褪色的小楷:“紫纹凝霜,笺出潮底,载盐工旧语,需以晨露润之。”他往罐口撒了把刚采的红树林晨露,冰花“咔”地裂了道缝,裹着的纸角慢慢舒展开。

那是片巴掌大的麻纸,边缘被海水泡得发毛,纸上用炭笔写着三行字,字迹被盐霜糊了大半,只能看清“潮没盐仓”“七灶封”“留笺于鱼腹”几个字。小女孩突然指着玻璃罐喊:“鱼在抖!”罐里的幼鱼正用尾鳍拍打紫纹,环纹上的冰花簌簌往下掉,掉在纸上竟化成了清水,把糊住的字迹晕得清晰了些——“民国二十三年,大潮淹盐田,盐工封七星灶于潮底,留七笺记方位,一笺藏鱼腹。”

“民国二十三年……”老张蹲在地上扒拉着盐粒,“我爷爷说过那年的潮,海水漫到红树林深处,盐仓全塌了,后来再找七星灶,只找到三座半。”他突然抬头看浅滩,“剩下的灶难道真在潮底?”

徐老人把麻纸举到晨光下,纸背隐约有淡墨画的轮廓,像片滩涂的地图,图上标着七个小红点,其中一个正对着幼鱼所在的玻璃罐。“这是第一笺,”他指尖划过红点,“剩下六笺,定藏在其他比目鱼腹里。”

他们往浅滩赶时,潮水刚退到脚踝。滩涂上的鱼印比往常密了数倍,大多是比目鱼的尾鳍痕,印子里的盐霜凝得像层薄雪。小女孩突然蹲下去,指着个巴掌大的鱼印喊:“这里有东西!”印子里嵌着片银亮的鱼鳞,鳞上的环纹用红盐描过,第二十道正是淡紫色的,和玻璃罐里的幼鱼分毫不差。

萧凡用镊子夹起鱼鳞,鳞底粘着片更小的麻纸,纸上只画着个“二”字,旁边用炭笔勾了朵盐稻花。“是第二笺的标记,”徐老人往远处指,“盐稻花开得最密的地方,肯定有鱼。”

盐稻田边的水渠里,果然浮着条半大的比目鱼,尾鳍上的紫纹正泛着光。老张伸手去捞,鱼却突然往水渠深处游,游了丈许停住,用尾鳍拍打着水面,溅起的水花落在岸边,凝成颗颗盐晶,晶光连成线,指向水渠底的淤泥。

萧凡潜下水摸了摸,淤泥里藏着个陶瓮,瓮口用麻布封着,布上绣着颗盐稻穗。打开瓮盖,里面铺着层干海藻,海藻上躺着四片麻纸,正是第三到第六笺——纸上画着不同的滩涂地形,每幅图旁都标着个“封”字,封字的笔画里嵌着细小的盐晶,晶光在晨光下闪得像星星。

“还差第七笺。”徐老人把六笺拼在一起,地图的缺口正对着红树林深处的老盐井。他们往盐井走时,井里突然传来“咚”的一声,像有东西落水。萧凡往下探矿灯,光柱里浮着个木盒,盒盖上刻着北斗七星,勺口处嵌着颗紫纹鱼鳞,正是第七笺的标记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