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 盐影迷踪(1 / 2)
盐影迷踪
暴雨停歇后的清晨,萧凡在博物馆的露台发现了奇异的盐晶轨迹。那些细密的盐线从观测台蜿蜒而下,在台阶上勾勒出比目鱼的轮廓,鱼头指向馆外的红树林方向,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,正牵引着他再次探寻盐脉的秘密。
踏入红树林,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盐卤香。昨夜被暴雨冲散的海芙蓉,竟在滩涂的水洼里重新扎根,叶片上滚动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,恰似盐晶标本盒中曾出现的虹彩。比目鱼不知从何处游来,它穿梭在水洼间,尾鳍扫过之处,水珠凝结成细小的盐粒,在晨光下拼出“禁坛”二字。
顺着盐粒指引,萧凡在红树林最深处的腐木丛中,发现一座被藤蔓缠绕的石坛。石坛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盐壳,盐壳下隐约可见古朴的纹路,与汉代石室的星图线条极为相似。他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小心剥落盐壳,石坛上露出“盐禁坛”三个篆体字,字缝间渗出的卤水,在坛沿积成细小的盐柱,形状竟与比目鱼的尾鳍分毫不差。
徐姓老人听闻消息匆匆赶来,看到石坛的瞬间,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半卷发黄的帛书:“族谱残页!我找了半辈子,没想到藏在这儿。”帛书展开,上面绘着盐禁坛的结构图,以及“坛启则脉现,脉现则禁解”的批注。坛中央的凹槽,恰好能嵌入博物馆里的盐宗玉印。
当玉印嵌入凹槽,石坛突然发出沉闷的嗡鸣,坛底的盐壳如莲花般层层绽开,露出内部的青铜机关。机关上刻满比目鱼鳞片形状的卡槽,萧凡将之前收集的新旧鳞片依次嵌入,每嵌一片,机关便亮起一道暗光。最后一片鳞片嵌入时,机关启动,石坛缓缓下沉,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盐脉井。
井内弥漫着乳白色的盐雾,比目鱼率先游入,尾鳍在雾中扫出一条清晰的路径。萧凡和老人沿着路径下行,盐雾中不时浮现出古代盐工的虚影:有的在绘制盐脉图,有的在搬运解毒膏,还有的在刻写鳞片……这些虚影似在重复千年前的仪式,又似在向后人传递某种讯息。
下行约百米,盐雾消散,一座巨大的地下盐宫出现在眼前。盐宫的穹顶由盐晶拼接而成,镶嵌着无数比目鱼形状的灯盏,灯盏内的盐卤缓缓流动,发出柔和的光。宫墙两侧的盐壁画,生动再现了盐场的兴衰:从汉代的繁荣,到明代的海禁,再到如今的重生,每一幅都与鳞片上的刻痕、石坛的纹路相互印证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