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7章 京都通电(1 / 2)
凤仪二十三年。
电线全面生产。
有东洲航线源源不断送回来的橡胶。
经过硫化处理,橡胶包铜的现代化电线。
开始规模化生产。
电力运用,开始进入京都。
而这一年时间。
数个小型水电站,也在建立。
西山城区,电力进入千家万户。
因为西山新城是水泥建筑。
不用担心电线短路造成火灾什么的。
所以电线的牵引,比较随意。
走的是电线杆。
但是进入京都皇宫,就稍微注意了一些。
为了安全起见,京都的电线用的是陶管和电线双层防护。
电线是埋入地底的埋地式。
为了美观和安全考虑。
用的是多层陶瓷管道。
从小到大的双层陶瓷管道,加上外层的坚硬水泥钢筋管道。
到了皇宫之后,采用沿壁隐藏埋线操作。
不用担心出现烧蚀的情况。
为了皇宫安全考虑。
电线也是用最粗的。
电线越粗,电阻小,不容易烧蚀,预留空间也是最大。
加上秦布衣不缺钱。
西南之铜大量运往京都。
秦布衣直接奢侈了一把。
按照后世顶级科研实验室的电线粗细规模靠拢。
就比如,西山工业城区,百姓的电线基本是1.52左右。
皇宫的入户电线402。
而运输线路,准确说是电缆,而不是电线。
电线结构简单,防护性能差。
电缆是多层结构,嵌套复杂。
就拿外部三层陶瓷,水泥钢筋管道来看,防护力就非同一般。
能够防护虫鼠啃咬。
甚至咬断一些,还有其他线路能用。
想要将近乎碗盆粗大的电缆咬断。
这老鼠怎么也得疯狂变异,不怕被电死才可能。
可以说,为了用电安全,以及未来百年之计。
秦布衣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。
变电器,也是最新研究,保障皇宫的安全用电。
当凤仪二十三年的年关到来之前。
整个皇宫,灯火通明。
电灯因为连续三年的摸索,以及两年的民用。
如今的电灯,已经走向成熟。
当电灯在皇宫亮起,在整个京都的家家户户亮起的时候。
大周的文明标志,更上一层楼。
所有大周百姓,几乎是彻夜不眠。
路灯外。
很多百姓围着火炉,看着电灯,像傻子一样守夜。
七个小型水电站。
能够满足整个京都,近乎两百万人的电力所需。
因为只是用来照明。
电力的运用倒也不算多。
这些年,南方很多河流开始修建水坝,也顺便改建水电站。
其实在电力发展的初期,水电站的电力,是非常富裕的。
电力也开始收费。
一度电一厘钱。
一厘钱等于0.1文。
放在后世,相当于一角。
对于百姓来说。
只是用来照明的话。
五口之家一个月,最多花个两三文钱。
其实是非常便宜的。
电力,电灯的运用的发展,登录大周万民报,进行科普宣传。
整个大周南北所有有识之士皆是为之震动。
甚至很多世族,勋贵都想插足电力行业。
不过被秦布衣否了。
战略产业,必须掌控在国家手里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