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4章 柿子的代价(2 / 2)
“我最担心的是,要是我不借,嫂子会给妈脸色看。”张芸忧虑地说,“妈这么大年纪了,还得看儿媳的脸色过日子...”
“但是如果我们借了这十万,明明将来结婚买房怎么办?”建军坐到她身边,“咱们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,这十万可是我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。”
夫妻俩相对无言。客厅里的挂钟滴答作响,每一秒都敲打在张芸的心上。
接下来的两天,张芸食不知味,夜不能寐。嫂子又打了三次电话,一次比一次急切。
“芸芸,那边催得紧,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?”
“这房子真的是抢手货,好几个买家都盯着呢!”
“明明可是你亲侄子,你这当姑姑的不帮他谁帮他?”
每次接完电话,张芸都觉得胸口发闷。她想起小时候,哥哥对她百般呵护,有一次她发烧,是哥哥背着她走了五里路去镇上的卫生院。可自从哥哥结婚后,就变得越来越听嫂子的话,甚至有些怕老婆。那五万块钱不还,恐怕也是嫂子的主意。
周五晚上,张芸做了一个决定:回娘家当面说清楚。
周六一早,她独自驱车回乡。一路上,她反复练习着要说的话,既要表明自己的难处,又不能太过生硬伤了和气。
院子里,李春梅正在晾衣服,看见张芸进来,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下,随即又堆起热情:“芸芸回来啦!怎么不提前说一声?”
“嫂子,我想跟你和哥谈谈。”张芸直接说明来意。
堂屋里,哥哥张强也闻声出来,显得有些局促不安。母亲则坐在角落里,低着头织毛衣,仿佛与这一切无关。
“哥,嫂子,关于借钱的事...”张芸刚开口,李春梅就抢过话头。
“芸芸,我们知道你为难,但这实在是没办法了。”李春梅说着,眼睛竟然红了起来,“现在的房价一天一个样,明明和女朋友谈了三年,就因为没有房子,婚事一直拖着。咱们做长辈的,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结不了婚吧?”
张强在一旁点头附和:“是啊芸芸,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,他的终身大事...”
“哥,你还记得六年前你找我借的五万块钱吗?”张芸终于鼓起勇气提起旧债。
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。张强低下头,李春梅的脸色由晴转阴。
“芸芸,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李春梅的声音冷了下来,“那五万块是你自愿借给你哥的,现在是要跟我们算账吗?”
“嫂子,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张芸尽量保持语气平和,“只是我和建军都是工薪阶层,攒点钱不容易。小杰马上要上大学了,费用不小,我们将来也得为他考虑。”
“哦,合着你儿子是宝贝,我儿子就活该打光棍?”李春梅猛地站起来,声音尖锐,“张芸,我算是看透你了!有钱不肯借给亲侄子,你这是要眼睁睁看着我们家家破人亡啊!”
“春梅,少说两句!”张强试图劝阻,但被妻子一把推开。
“我说错了吗?她家在城里吃香喝辣,我们在乡下吃苦受累,借点钱怎么了?这不是应该的吗?”李春梅越说越激动,“别忘了,你妈可是我们在照顾!这么多年,我们任劳任怨,她做女儿的出点钱不是应该的吗?”
张芸的心沉了下去。果然,嫂子还是搬出了母亲这个筹码。
“照顾妈是你们应尽的责任,我也是每月都给妈生活费的。”张芸努力控制着情绪。
“那点钱够干什么?”李春梅冷笑一声,“现在请个保姆一个月都得三四千,你呢?一个月给一千五,还好意思说!”
一直沉默的母亲突然开口:“春梅,别吵了,我不需要人照顾,我自己能行。”
“妈,您就别添乱了!”李春梅不耐烦地说。
看着这一幕,张芸心如刀割。她明白,如果今天不借钱,以后母亲在这个家的日子会更难过。
“这样吧,”她深吸一口气,“十万我拿不出来,最多能借五万。但是哥之前借的那五万,得算在一起,总共十万,写个借条,五年内还清。”
李春梅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,但依然不满意:“五万太少了,首付差十万呢!”
“嫂子,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。”张芸坚定地说,“就这个条件,你们考虑一下吧。”
说完,她起身走向母亲:“妈,我先回去了,下周再来看您。”
母亲紧紧握住她的手,眼中闪着泪光:“芸芸,委屈你了。”
回城的路上,张芸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。亲情在利益面前,竟是如此脆弱。那袋被她放在后座的柿子,此刻看起来格外刺眼。
一周后,张强亲自来到张芸家,拿出一张欠条,上面写着借款十万,五年内还清。
“芸芸,对不起。”张强低着头,“你嫂子她...也是为儿子着急。”
张芸看着哥哥花白的头发和粗糙的双手,心里一阵酸楚。她知道,这十万块很可能又是有去无回,但为了母亲,她别无选择。
转账后的那个晚上,张芸做了一个梦。梦中,她还是个小女孩,哥哥牵着她的手,在柿子树下捡掉落的柿子。那时的柿子很甜,哥哥的笑容很暖。
醒来时,枕边已湿了一片。
秋天过去了,柿子树上的果实早已摘完,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颤抖。张芸依然每月回一次娘家,嫂子对她的态度回到了从前的不冷不热。那十万块钱,如同六年前的五万,再也没有被提起。
只有母亲偶尔会拉着她的手说:“孩子,妈对不起你,让你受委屈了。”
而张芸总是摇摇头,强颜欢笑:“妈,您说什么呢,一家人不说这些。”
但她心里明白,有些东西,就像那棵柿子树的果实,表面完好,内里却早已变了味道。亲情一旦与算计挂钩,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。
春天再来时,柿子树又发了新芽。张芸站在树下,仰头看着那点点绿意,心中五味杂陈。她不知道明年柿子成熟时,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