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十六章 上梁(1 / 2)

加入书签

众人盼着的好事,正是大殿上梁。按例,上梁过后,这修园子的事才算彻底的完结了。眼下云宁城内外也无甚大活计了,主事们可休个十日八日的,解解连日劳作的乏累。如若能得了皇上赞许,也可领到一笔丰厚的赏赐,算是光耀门楣的美事一件了。

尤其是屋明哲,成日里信心满满,走路都要将脚抬得高些。没别的因由,就因大梁是他督办的,上梁之日要亲自操斧之人,定的也是他。屋老主事辛苦了半生,也没得到一个在皇上面前露大脸的机会。没想到他家儿子不过就在园子里混了半年多的光景,就得了这般优待,也是欢喜,这几日《牧园》的事都提的少了些。

起初魏大人是不打算让屋明哲来上梁的,他实在是对屋家这位大少爷难以放心。但现下里,七品掌案一职空缺,只好让主事越品上梁。这事有过先例,倒也勉强说得通,但必要让堪星司先测了三位主事的生辰八字来才可。魏大人千算万算也是没算到,堪星司大法玛亲批的八字里,屋明哲竟然是三人中最有福气的人!

拿到八字批文的时候,魏大人都不敢相信,特意跑去堪星司,看还能不能转圜。当然魏大人心中是觉得这大法玛可能是批错了,又不好明说,只能拐弯抹角的求着大法玛又批了一次。

大法玛此人并非大兴人士,他本长在熊月,是熊月堪星世家的传人。后来他父亲因为一次起卦得罪了当朝权贵,才举家来了云宁城。那时先帝爷还在世,大法玛才二十几岁,第一次占卜就算出了如今的太后怀的必是日后世子,而那时的太后只是个后宫的小贵人。不想那皇子出生后,小小年纪就有了出众之能。不过十岁,就被先帝封为世子,后来就成了当今的皇上。为此大法玛在朝中颇有地位,受了两朝皇帝的尊重。

魏大人面对这么个人物,自是不能直白点出错处,只能找了个圆滑的由头:“大法玛,这上梁的事事关重大,是否要多次占卜更准确些?我记得您原来卜算战事时,都是要卜三次的啊?”

大法玛此日心情甚好,也没因为这话有不快之感,但起卦一事,颇为麻烦,为了打发魏大人,他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:“魏大人,起卦是要选日子和时辰的。今日不宜起卦,但你所言也有道理。不如我等净瓶取签,由你来主选如何?”

大法玛都让了步,魏大人当然是见好就收:“好好,全凭大法玛安排。”

大法玛点点头,叫了身边的一个内监来,在内监旁边耳语了几句。不多时,那内监就捧着个鎏金净瓶进来了。

内监将那净瓶放到桌上,对魏大人道:“魏大人,请吧。”

魏大人起身,双手捧起净瓶,摇了一摇,从瓶中取了支木简出来,一看那八字,还是屋明哲的!

魏大人有些不信邪,这次捧了瓶子一通乱摇,可能力用大了些,一支木简顺着瓶口飞了出来。魏大人本想捡回再摇,被走过来的大法玛一把拦住:“事不过三,就以掉出的木简为准吧!”

魏大人只好点头,看了那八字一眼,他感觉腿都软了——又是屋明哲!

大法玛笑笑:“天意如此。魏大人,您工部的屋主事,确实是个福厚之人,便让他去吧。”

出了堪星司,魏大人总算想明白了:这屋明哲做事不动脑,总是好冲动,但家中有靠,出门还有木主事和土主事帮他担待着,还真是傻人有傻福。罢了,就让他上梁吧,工部这十余年上梁也没出过问题,可能我还是多虑了吧。

至此,魏大人开始全心安排上梁一事,主案的朱红朝衣,也是按照屋明哲的身量裁制的。礼部教了一众人等上梁时的礼仪以及过程,以免当日有人在皇上面前失仪。馨儿等人学得认真,只等大法玛择了吉日吉时,就能上梁了。

夏日里的好日子不多,眼看又要进七月了,必是要避开的。大法玛挑来挑去,也就六月二十八是个黄道吉日。

六月二十八这天,艳阳高照,无风少云,却并不热的烤人,实是个适合上梁的好日子。天还没放亮,宫女内监等人便到御花园中忙做了一团。

大兴朝历来讲究上梁一事,若是上梁出了问题,会被视为有损国运之事,那是一个步骤都不得出错的。且皇上必要亲临上梁现场,眼见了大梁归位才算完。

待到卯初时分,上梁的观礼处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。馨儿等人才得以进来。

这是洪馨儿有生以来,第一次见到如此宏大的场面。所有大殿周围的花木,都围上了上好的红绸布,三排百年黄花梨木官帽椅摆到了大殿对面,连那椅背上的雕花都好似出自一人之手,一看就是给朝中要员们预备的。最前排正中的位置,是皇上的鎏金銮座,远远看上一眼,都要被那金光晃到眼。旁边有个雕花颇为华丽的镶金金星小叶紫檀木椅子,椅背的料子都是整块的,极为难寻,挂角处还缀着两颗鸡蛋大小的东珠,估计就是皇后的位置了。

这些座椅周边,被摆上了整整三层鲜花,第一层是正红的牡丹,第二层是金黄的桂花,最外层是盛放的缸莲,牡丹和桂花全是宫中暖窖中培出的反季花朵,木家又拿了几盆私藏,才凑够了数量。

大殿近前的位置,摆了个大型的红木香案,上面三牲俱全,一字排开。中间一个香炉,只等皇上来上香祷告。

馨儿和木瀚卿站在魏大人身后,立在角落里,焦急的等待仪式开始。

辰时刚到,皇上就带着大员们进了御花园。早已安排好的乐坊鼓手,连敲了三遍《上梁赋》,皇上牵住皇后的手,走去銮座上坐定。在场所有人齐齐跪倒在地,朝着皇上连行了三次跪拜大礼,高呼:“天佑吾皇,大兴万代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