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柿子树下的老故事(1 / 2)
学生们走后的第三天,王家村飘起了细雪。王大胆早起扫院时,发现老槐树上积了层薄雪,枝桠裹着白霜,倒像开了满树银花。刚把雪堆成小堆,就见柳叶澈顶着棉帽跑进来,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——是那个做旅游攻略的博主寄来的样稿,封面上印着老学堂的朱红木门,旁边配着行小字:“藏在田间的时光村落”。
“博主说下周就正式发布,”柳叶澈跺着脚上的雪,把样稿递给他,“还特意加了‘老手艺专栏’,把李叔编竹篮、王大爷做木活的过程都写进去了。”王大胆翻着样稿,忽然看见张婶腌咸菜的照片,配文里写着“这口咸香,是王家村的冬天味道”,忍不住笑出声:“张婶要是看见这个,肯定要多腌两缸咸菜。”
正说着,院门口传来“咯吱咯吱”的脚步声。抬头一看,是李叔扛着捆干柴走来,柴捆上还挂着个竹筐,里面装着十几个冻柿子。“雪天吃冻柿子最解腻,”李叔把竹筐放在屋檐下,“我刚去柿子园看了,剩下的柿子都摘下来了,用草绳挂在屋檐下冻着,等下次有人来,就能尝鲜。”
王大胆刚要去拿冻柿子,就听见村支书在大喇叭里喊:“各位村民注意了!城里的报社记者要来咱村采访,想听听大家搞活动的故事,有愿意说的,下午都到村头的老柿子树下集合!”喇叭声裹着雪粒飘远,王妈从屋里出来,手里拿着件新缝的棉袄:“我得把上次学生们送的画找出来,给记者看看,那都是娃们画的咱村!”
下午的老柿子树下,早早围了不少人。王大爷搬来个小马扎,坐在树桩旁,手里拿着个竹条,慢悠悠地编着竹篮;张婶带着几个姐妹,拎着刚腌好的咸菜,摆了满满一桌子;李叔则扛来个旧木盒,里面装着他年轻时编的竹筐,有圆的、方的,还有带着花纹的,引得大家频频惊叹。
记者刚到,就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住了。她先走到王大爷身边,看着他编竹篮:“大爷,您编这个多久了?”王大爷停下手里的活,摸了摸竹条:“打十八岁跟着我爹学,到现在快五十年了。以前编竹篮是为了换粮食,现在编,是想让城里来的朋友知道,咱农村的手艺也能当宝贝。”
接着,记者又走到张婶的咸菜桌前。张婶拿起一罐咸菜,打开盖子,一股咸香飘出来:“这咸菜得用老坛子腌,一层菜一层盐,再倒上井水,封上三个月才好吃。上次来的学生,临走都带了一罐,说回家让爸妈尝尝。”记者尝了一口,点点头:“确实好吃,比超市买的有味道。”
最热闹的,要数李叔的旧木盒。他拿出个带着花纹的竹筐,递给记者:“这个是我年轻时给我媳妇编的,上面的花纹是‘缠枝莲’,寓意日子过得缠缠绵绵。现在我编竹篮,不光是为了活动,还想教给村里的年轻人,别让这手艺断了代。”
王大胆和柳叶澈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心里满是感慨。柳叶澈拿出相机,拍下了王大爷编竹篮的手,拍下了张婶递咸菜的笑容,还拍下了李叔捧着旧竹筐的样子。“这些都是咱村的故事,”柳叶澈笑着说,“以后不管谁来,都能听见这些故事,看见这些手艺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