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92章 破晓的裂痕(1 / 2)

加入书签

省第一监狱的清晨,号声刺破沉寂。孙鹏飞(石家庄)被带离后,监区的空气仿佛经过了一场暴雨洗刷,虽然潮湿泥泞,却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。那种无处不在的、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显着减弱,阳光似乎能更多地照进放风场的每个角落。

然而,矫治人心,远比改变环境更为复杂漫长。旧的秩序打破,新的平衡尚未完全建立,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经历着无声的震荡与重塑。

张帅帅(陕西靖康)成为了焦点。公开表扬和奖励带来的不只是荣誉,更有无形的压力。他能感觉到一些来自孙鹏飞旧日追随者的隐晦敌意,但也接收到了更多沉默犯人或赞赏或鼓励的目光。他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,但这种沉默不再是恐惧的逃避,而是一种带着沉重负担的审慎。他开始学习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下自处,如何既保持挺身而出的勇气,又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。他的改变,是内心良知苏醒后必须面对的成长阵痛。

沈舟(浙江嘉定)的内心天平发生了明显的倾斜。张帅帅的“成功”范例,像一颗投入他精于算计脑海的石子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他反复权衡利弊:继续保持沉默看似安全,但可能错失减刑机会,且内心那份不安日益加剧;而学着“站出来”虽有风险,却可能像张帅帅一样获得实质好处和内心安宁。这种算计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,开始向更长远、更精神层面的“投资”转变。他主动找张帅帅说话的次数多了起来,虽然话题依旧谨慎,但那种试探性的靠近本身,就是一种信号。

魏超(新城场站油料股)的变化缓慢而确实。手背的伤口愈合了,睡眠逐渐安稳,饭菜不再被克扣。更重要的是,那种时刻悬顶的恐惧利剑消失了。他依然话少,反应慢,但在劳作时,他的眼神更加专注,出错率明显下降。一次,在小组协作中,他甚至磕磕绊绊地向旁边的犯人提醒了一个操作疏漏。那个犯人愣了一下,居然点头接受了。这个微小的互动,对魏超而言,不啻于一次巨大的胜利。他开始极其缓慢地、笨拙地尝试重新建立与外部世界的信任和连接。

鲍玉佳(安徽淮南)依旧是他那座孤岛的国王。但岛外的风浪似乎平息了些,让他能稍微喘口气。他目睹了孙鹏飞的倒台和张帅帅的转变,内心深处那潭死水之下,或许有那么一丝极微弱的波动,怀疑自己极致封闭的策略是否是最好的唯一选择。但他依旧没有勇气改变,只是将所有的迷茫和一丝难以察觉的羡慕,再次投入到日复一日的疲惫劳作中。

监狱管理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。他们知道,孙鹏飞式的高压统治被打破后,如果不能及时用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和价值观填充真空,很可能会有新的势力滋生或退回一盘散沙的冷漠状态。

于是,一系列更具引导性和支持性的措施出台:

强化团体心理辅导: 不再是泛泛而谈,而是针对性地开展“勇气”、“信任”、“责任感”等主题的小组讨论,鼓励犯人在安全的环境下分享感受和困惑。魏超在一次以“信任”为主题的活动中,破天荒地没有完全缩起来。

建立“互助小组”: 尝试将表现稳定、有积极转变迹象的犯人(如张帅帅)与魏超这样需要帮助的犯人编成临时劳动互助小组,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来培养协作精神。张帅帅起初有些无措,但在民警的鼓励下,开始学着耐心和魏超沟通。

畅通且受保护的举报渠道: 再次大力宣传匿名信箱和可信赖的管教干部,强调举报违规不仅是权利,更是维护共同改造环境的责任,承诺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报复行为。

引入更丰富的文化学习: 增加法律常识、伦理道德、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,试图从认知层面拓宽犯人的视野,软化那些被扭曲的心灵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