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4章 产检日记(1 / 2)
红树旁的胎动与产检日记
清晨的雾刚散,萧凡就踩着露水去了3号观测点。前晚他在实时监测画面里,瞥见红树根须旁有几只褐色的螺壳在动,心里总有些不踏实——这片湖以前没见过这种螺,万一是什么外来物种,怕是会伤了刚冒头的红树幼苗。
他蹲下来,指尖拨开水面的浮萍,果然看见三只指甲盖大的福寿螺,正吸附在红树的气生根上,外壳上的暗纹在晨光里格外扎眼。“糟了,是福寿螺。”萧凡掏出手机拍照,又用小网兜小心翼翼地把螺捞起来,装在密封袋里。转身往帐篷走时,脚步比平时快了些,叶之澜还在等着他带回去的水样数据,这事得赶紧跟她商量。
帐篷里,叶之澜正坐在靠椅上整理“孕期小日记”,昨天阿明媳妇送的酸梅放在手边的小碟子里,她刚画完“村民分酸梅”的场景,就听见萧凡的脚步声。“怎么回来这么快?”她抬头,看见萧凡手里的密封袋,眉头轻轻蹙起来,“这是什么?”
“福寿螺,在3号点的红树根须上发现的。”萧凡把密封袋放在实验台上,打开电脑查资料,“这种螺繁殖快,还会啃食植物根系,要是不清理,咱们的红树苗可能会受影响。”叶之澜放下画笔,凑过来看屏幕上的资料,手指无意识地摸着孕肚,忽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胎动,像是小汀或小澜在轻轻撞她的手心。“别慌,”她抬头看向萧凡,声音很稳,“咱们先确认下其他观测点有没有,要是不多,人工清理就行。”
两人分头行动,萧凡去1、2号点排查,叶之澜则留在帐篷里画“福寿螺识别图”——她找了张空白的实验报告纸,用彩笔仔细画下福寿螺的外形特征:“外壳有褐色条纹,螺口比本土螺宽”,还在旁边标注“发现后及时装入密封袋,不要随意丢弃”。画到一半,帐篷外传来王大爷的声音,他手里拎着个竹筐,里面装着刚采的野菜:“叶老师,萧老师呢?我给你们带点野菜,中午可以包饺子。”
叶之澜连忙把识别图递过去:“王大爷,您看这个螺,要是在湖边看见,千万别让它靠近红树苗。萧老师去其他观测点排查了,可能要麻烦您跟村民们说一声,帮忙留意下。”王大爷接过纸,眯着眼睛看了半天,突然一拍大腿:“哦!我前几天在湖边看见过这个螺,还以为是普通的田螺呢!我这就去叫人,咱们一起把它清了!”说着,他把竹筐往地上一放,转身就往村里跑,脚步快得不像个七十岁的老人。
中午的时候,村民们陆续赶来,阿明带了十几个年轻人,手里拿着小网兜和密封袋;阿明媳妇和几个妇女则留在帐篷附近,帮着叶之澜洗野菜、和面团,准备包饺子。萧凡排查完所有观测点,回来时额头上全是汗:“还好,只有3号点有,大概二十几只,已经清理干净了。”他刚坐下,就看见叶之澜递过来的酸梅,“吃颗酸梅解解渴,阿明媳妇说这个能开胃。”
萧凡接过酸梅,放进嘴里,酸甜的味道瞬间驱散了疲惫。他看着帐篷外忙碌的村民——王大爷正带着年轻人在3号点周围插“警示牌”,上面贴着叶之澜画的识别图;阿明媳妇在锅里烧着热水,蒸汽裹着饺子的香味飘过来,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。“对了,”萧凡忽然想起什么,掏出相机,“刚才清理的时候,我拍了几张红树气生根的照片,比上周又长了不少,晚上咱们整理到实验报告里。”
叶之澜点点头,刚想说话,突然捂住肚子,笑出了声:“刚才你说红树长了,小汀小澜好像动了一下,像是在附和你。”萧凡连忙放下相机,伸手放在她的孕肚上,过了几秒,感受到一阵轻微的震动,像是有小拳头在轻轻敲他的掌心。“真的动了!”他眼睛亮起来,“肯定是小澜,她最听你的话,你一说红树,她就有反应。”叶之澜笑着摇头:“说不定是小汀呢,男孩子也会喜欢植物的。”
下午,村民们提议在观测点周围种些本土水草——阿明说这种水草是湖边原来就有的,根系发达,既能抑制福寿螺,还能给小鱼提供藏身的地方。萧凡觉得这个提议很好,立刻翻出实验本,记录下水草的种类和种植位置,叶之澜则坐在旁边,帮着画“水草种植示意图”,偶尔抬头看看村民们翻土、浇水的身影,心里满是踏实。
接下来的一周,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。萧凡每天都会去观测点查看红树和水草的生长情况,把数据记在实验本上;叶之澜则在帐篷里整理实验报告,偶尔会收到村民送来的新鲜水果——有时候是王大爷摘的桃子,有时候是阿明媳妇种的黄瓜。“孕期小日记”也越来越厚,里面贴着萧凡拍的红树照片、村民送的野花标本,还有她画的双胎胎动轨迹。
转眼到了孕23周,该去县城产检了。萧凡提前一天就订好了医院的产检号,还在车里备了叶之澜爱吃的全麦饼干和保温杯,甚至特意下载了之前在湖边录的“红树沙沙声”音频——他记得叶之澜说过,听着湖水和红树的声音,会觉得很安心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