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48章 突破(1 / 2)

加入书签

红海素Ⅱ期:分层数据里的意外突破

周教授把分层研究初步报告拍在会议桌上时,晨光正透过研发中心的百叶窗,在“红海素Ⅱ期临床进度表”上切出明暗交错的线条。表格里120名受试者的名字后,已填了三分之二的疗效数据,唯独“46-65岁肝损伤合并糖尿病组”的栏位,用红笔圈了个醒目的问号。

“上周监测到的异常值,确认是剂量问题?”陈默攥着笔,指腹在“150g剂量组响应率78%”的数字上反复摩挲。他身后的白板上,密密麻麻贴满了受试者的用药日志,其中一张来自52岁的糖尿病患者刘建国,日志最后一页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,旁边写着“这礼拜能爬三楼了”——那是上周刚调整到150g剂量后的反馈。

小李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时,文件夹在怀里晃得哗哗响:“确认了!对比了23例同组患者的数据,120g剂量组的转氨酶降幅平均只有19%,150g组能到32%,而且没有出现低血糖波动。”她把电脑推到桌中央,屏幕上跳出的折线图清晰显示,两组数据在用药第14天出现明显分叉,“但≥66岁单纯肾病组出了新情况,有3例患者说服药后头晕,查了血药浓度,比年轻人高18%。”

周教授指尖在键盘上敲出“200g剂量+延长用药间隔至12小时”的方案,眉头却没松开:“得加做肝肾功能的长期跟踪,现在的监测周期太短,万一有蓄积风险,Ⅲ期就麻烦了。”他转头看向陈默,“跟省人民医院的消化科对接,把6个月随访计划加上,重点盯那些有长期用药史的患者。”

陈默刚拿出手机要拨电话,实验室的门被推开,王爷爷拎着布袋子走进来,裤脚还沾着晨露。老人上次来是送自己种的青菜,这次袋子里装的是三双棉袜,说是给值夜班整理数据的研究员保暖:“听小李说你们天天熬到后半夜,空调吹着脚凉,我家老太婆连夜缝的。”他瞥见桌上的分层数据,指着“单纯肝损伤组”的栏位笑,“我那老伙计张叔,就是这组的,昨天还跟我念叨,说吃了药后不用总去医院挂水了。”

老人走后,陈默捏着还带着体温的棉袜,突然想起刘建国的日志里还写过“夜里脚冷,女儿给买了电热毯”。他翻开受试者基本信息表,发现≥66岁组里有11人都填了“畏寒”,心里忽然一动:“会不会剂量调整还得结合体质?比如畏寒的患者,代谢速度是不是更慢?”

这个念头刚说出口,小李立刻调出相关文献:“还真有研究说,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,尤其是畏寒体质的,药物清除半衰期会延长。”她快速修改着分层模型,在“年龄”“基础疾病”“BMI”之外,加了“体质类型”的维度,“我们可以先选5例畏寒的老年患者,试200g剂量+12小时间隔,看看血药浓度会不会降下来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