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62章 盐潮笺·鱼信(1 / 2)

加入书签

盐潮笺·鱼信

秋潮漫过盐田时,萧凡总觉得盐母棚的铜鼎在发烫。那捧银白星烬沉在鼎底,像被冻住的月光,可指尖刚碰着鼎沿,就有暖意在骨缝里钻——和上次发现星烬时掌心的温度一模一样。

“别碰。”徐老人捏着潮信歌抄本进来,抄本边角被海风浸得发卷,“这几日潮信怪,铜鼎怕是在应节气。”他翻开抄本最后一页,去年写下的“藏火”二字旁,不知何时洇开了片淡蓝水渍,水渍里隐约有鱼纹,像谁用湿手指在纸上按了个印。

小女孩抱着玻璃罐蹲在鼎边,罐里的鱼苗早不是当初那尾细弱的小家伙了。尾鳍上的环纹已爬到十七道,紫的、银的、浅绿的交叠着,像串浸了水的彩石。她突然戳了戳罐壁:“它在撞罐子。”萧凡低头看,鱼苗正用头抵着玻璃,尾鳍拍得罐里水花直溅,第十七道紫纹亮得发颤,像要从鳍上跳下来。

徐老人突然“咦”了声,抄本里掉出片干枯的红树林叶子。叶子背面用炭笔写着行小字,是当年盐工的笔迹:“鱼信引潮,需待十七纹现。”他猛地抬头看罐里的鱼苗,“民国二十三年藏矿粉时,盐工们怕是给鱼留了信。”

话音刚落,盐母棚外突然传来“哗啦”声。萧凡跑出棚,只见盐田边的潮汐沟里,密密麻麻的比目鱼正往岸上跳。它们尾鳍上都系着褪色的小布袋,布袋里的矿粉早没了,只剩层薄灰,可鱼群像疯了似的往盐母棚涌,撞得棚柱“咚咚”响。

“快拿陶盆来!”徐老人跟着跑出来,声音发紧,“接住跳进来的鱼!”萧凡慌忙抱来几个陶盆,刚放在棚门口,就有鱼“啪嗒”跳进盆里。那鱼在盆里扑腾了两下,突然不动了,尾鳍上的布袋自动松开,掉出颗米粒大的石子——石子是淡蓝色的,上面刻着个“潮”字。

不过半袋烟的工夫,棚门口就堆了十几个陶盆,每个盆里都躺着条比目鱼,每条鱼都留下颗刻字石子。小女孩数着石子上的字:“潮、盐、井、矿……这是在拼话?”徐老人把石子按顺序摆开,刚摆完最后一颗,石子突然同时发烫,在地上烫出串浅痕,连起来是句:“秋潮至,盐井枯,需以鱼信融矿粉,引潮入井。”

“盐井!”萧凡猛地想起红树林深处的老盐井。去年找到硫磺矿时,他们曾路过那口井,井沿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,井里只剩浅浅一汪水,当时还笑说这井早废了。现在想来,盐工们藏的哪只是引火的法子,怕是连盐田的活计都留了后手。

他们带着鱼苗和石子往盐井去。越靠近红树林,空气越潮湿,地上的草叶都挂着水珠,踩上去“咯吱”响。小女孩突然指着前面:“井在冒气!”萧凡抬头,只见老盐井井口飘着白汽,不是热气,是凉丝丝的水雾,雾里混着股咸腥味,比盐田的咸味更重。

徐老人蹲在井边,用树枝拨开井沿的草。井壁上竟有凿痕,是当年盐工凿的台阶,一直通到井底。他探头往下看,井底的水比去年多了些,可水面上漂着层白膜,用树枝挑起来看,是盐结晶——井水太咸,根本没法用。

“得引潮入井。”徐老人捡起颗“潮”字石子,“可怎么引?”小女孩突然把玻璃罐举到井口:“让它试试?”罐里的鱼苗正急得打转,十七道环纹全亮了,像尾着火的鱼。萧凡解开罐盖,鱼苗“嗖”地跳出来,直往井里钻。

就在鱼苗落水的瞬间,井底突然“咕嘟”冒泡。萧凡趴在井沿往下看,只见鱼苗在水里游了圈,尾鳍上的环纹突然散开,化成十七道彩光,融进井水里。那层白膜竟慢慢化了,井水开始往上涨,浪头打着井壁“哗哗”响,像是有潮水正从地下往井里涌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